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山西运城夏县庙前镇吴村看望脱贫户。在了解到这个村家家户户种植果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村民们用上了生物质炉,用修剪下来的果树枝、秸秆颗粒等做燃料,解决做饭、取暖问题,李克强总理说,北方地区冬季取暖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宜煤则煤、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像你们这样通过技术改造就地取材,既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又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我们为老百姓办事,就应该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出发,一定要让他们觉得管用、经济、便捷。
总理为何如此关心北方地区冬季取暖工作?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取暖以燃煤为主,清洁取暖率低,进入采暖季后,燃煤量大幅增长,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严重影响冬季大气环境质量。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指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
供热取暖是重要的基本民生保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于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但各地具体工作干得怎么样?正是总理所关心的。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也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来推动。
2017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明确了清洁取暖具体的推进策略、热电联产机组和燃煤锅炉的排放要求等。
在资金保障方面,2017年起,财政部会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实现“2+26”城市(北京除外)、汾渭平原全覆盖。截至2020年10月,共下达清洁取暖试点专项资金493亿元。
2018年,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2019年,根据《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生态环境部编制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持续实施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并将清洁取暖纳入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帮扶工作内容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生态环境部坚持统筹协调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坚持以供定需、以气定改,根据天然气签订合同量确定“煤改气”户数;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施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坚持突出重点、有取有舍,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在新的取暖方式没有稳定供应前,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
截至2019年年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近4万个村(社区)已经有700多万户完成“煤改气、煤改电”。
实践表明,清洁取暖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改善空气质量最关键的举措,对降低PM2.5浓度的贡献率达1/3以上。
“2021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推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在不久前召开的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的讲话,传递了推进清洁取暖和确保温暖过冬两个民生都要保障的坚定决心。
来源:中国环境APP
文中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