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济工作情况和当前形势研判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 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 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 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 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 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 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 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 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 要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 增强协同联动,反对本位主义,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要做好岁末年初民生保障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来源:网信中国